你觉得自己是「边缘人」吗?其实这不只是从朋友多寡判定,更要探究到心理层面!快跟着心理医师胡展诰在《摆脱边缘人生──25则人际攻略,打造有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的人生》书中指示,一步步打开人际关系。
你、我都可能是边缘人──边缘人,跟你想像的不太一样
提到「边缘人」这个名词,有两个人很快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第一位是我的学生阿棋,他是国中二年级的男生,体型圆滚滚、个头不高,课业成绩不甚理想,个性还有些吊儿郎当美美日记meimeiriji.com。他在学校总是独来独往,没有特别隶属于哪一个团体。导师起初有些担心他是否遭到霸凌或排挤,但是每一次找他来办公室关心,他都耸耸肩、一脸无所谓地回答:「还好吧?我觉得没差。」
后来我在脸书上发现,他对乐器充满兴趣,从小就自学爵士鼓、吉他、钢琴、古筝,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观赏各种艺术表演,甚至数次独自到国外参加音乐比赛。
某一次上课,我邀请阿棋上台分享他的音乐自学之旅。没想到他老兄一张投影片都没有做、好整以暇地倚靠在讲台边,用一个个旅行的故事紧紧扣住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直到下课钟声响起,同学还是意犹未尽地要他继续分享故事。
另一位则是结识多年的好友Peter,顶着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高材生。
求学的过程中,优异的成绩经常让他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同学、家长、老师,没有人不知道学校有这么一号近乎天才的人物。博士班才毕业,他就获得国内一家金融公司重金礼聘回国工作。如果要用一个通俗的形容词来形容他,大概就是「人生胜利组」。
我曾经造访Peter在内湖购置的豪宅,偌大的房子空空荡荡,除了必要的几样家具外,什么东西都没有。他说,反正待在公司的时间比住在家里久,而且也没什么人会来作客。
从小他就很独立,不太需要大人操心,老师与家长总是把他拿来当作孩子学习的榜样、同学则是争先恐后请教他难以解开的数学难题。久而久之,除了课业与工作之外,他也找不到其他与人互动的交集。他独自到国外念研究所、生活,并且学会用工作填补生活的空白。
「以前大家只是问我课业和工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爸妈突然开始要我多去认识朋友,要注意好的对象……」Peter苦笑:「我早就忘记怎么交朋友了。 」
看完这两人的故事之后,你认为谁比较像是边缘人?
发生了什么事?心理师这么说──
「我从来不说话,因为我害怕没有人回答;我从来不挣扎,因为我知道这世界太大……」──〈让我留在你身边〉,陈奕迅
「边缘」是个人主观的感受
让我们将世界想像成一个大圆圈,大多数人都住在圆圈里面,他们之间的互动很频繁,拥有相近的信念与价值观、用类似的模式过生活,这是我们认为的「一般人」;而在圆圈的边缘,甚至在圆圈之外,还有少数的小点点独自活动着,他们的价值观不同于圆圈内的人、较少与别人互动,大家对他们的了解可能也不多,这些少数人往往会被我们贴上「边缘人」的标签。
如果依照这种标准来看,阿棋应该会被归类到边缘人,而Peter当然是住在圆圈正中央的焦点人物。
但实际上,他们两人内心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却是大相径庭。
一个看似身处团体中央,人际互动密切的人,内心却可能感觉与人群疏离、不自在,并且难以从人际关系中获得归属感;相对地,有些人虽然朋友不多,却能从少数的互动中获得充实、满足的感受,他能享受独处的时光,也能轻松地选择要与谁相处,以及与他人互动的方式。
所以,边缘人其实是一种个人主观的心理感受,而不是客观的表面现象。
边缘人有三种主要特征:
1.内心经常觉得与人群疏远,与他人互动时觉得不自在,也无法从人际互动中获得归属感与意义感的正向经验。
2.总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并且也不太理解别人到底在想什么。对人际互动抱持负向的想像与预期,深信人际关系充满危险。
3.边缘人虽然内心孤独,却又害怕走进人群。
他们或许是在过往的人际互动中遭遇负面经验,因为害怕再次受伤,也担心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因而深信自己无法拥有正向的人际关系。也因为长时间使用负向的视框来解读他人与自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无助的感觉,并且对人际关系失去希望与热情。
这本书的目的当然是要带着你摆脱边缘人的行列。
但是请你放心:摆脱边缘人,不是要逼迫自己建立庞大复杂的人际关系,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耗费在人际互动,让自己成为团体当中的焦点人物……绝对不是这样的。
摆脱边缘人的目的在于帮助你:
1.了解自己的人际需求,帮助自己调整人际互动模式。
2.能够自在地与人群互动,也可以安心地选择独处。
3.获得有效的人际互动技巧,提升对自己与他人的理解,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三大策略,打造健康的人际关系
万丈高楼平地起,绝世武功从头练。如果你希望摆脱边缘,却又害怕与人相处;如果你渴望与人互动,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如果你总是苦于害怕与人发生冲突、担心伤了彼此的和气……那么请你给自己一个机会,透过这本书的练习,你绝对有能力改善这些窘境。
我会逐步引导你学会脱离边缘人的三大策略,你可以循序渐进阅读,也可以直接挑选你最需要的章节优先练习。
1.重新导航:打造坚韧的心态
语言与行为反映着一个人的态度与价值观。一个竞争心强的人,无时无刻都会透过跟别人比较来肯定自己;一个自卑的人,经常会将别人的称赞扭曲成贬抑。不管他们多么努力让自己显得不在意别人的成就与评价,内心依旧很煎熬。
我们要开始练习调整内在那些难以觉察,却又对人际关系有害的态度与价值观,这样才不会经常因为钻牛角尖而被困在负面情绪里,也才能拥有更多弹性,打造自在的人际关系。
2.有效互动:拉近彼此的距离
缺乏有效的互动技巧,经常害自己被误解。明明是想安慰对方,却让对方听了更生气;想要关心对方,却经常提出令人尴尬不已的问题;想要向对方撒娇,却让对方冷汗直流……学习有效的互动技巧,帮助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让彼此的沟通更精确,减少关系中的误解。
3.有效防御:提升冲突解决力
冲突是人际互动中无法避免,却又令人害怕的情境。有些人因为过于害怕冲突,选择封闭自我,以为这样才是最安全的做法。但这么做,同时也失去了练习解决冲突的机会。
其实「冲突」也是一种沟通的形式,冲突的力道有多大,就代表我们有多么希望被别人理解。无论过往是否有让你耿耿于怀的冲突经验,这本书会与你分享许多策略,提升你的冲突解决能力。
相信我,这些策略都不难!
真正困难的,是你愿意下定决心改变现况,为自己打造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且愿意跨出那充满勇气的第一步。
放轻松,也放慢脚步。给自己一些时间,每天练习一小步,持之以恒,让我们一起迈向更自在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