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再羡慕别人成双成对,日子过得甜蜜又浪漫,作家七天路过在《在孤独的日子里我选择不当过客》书中,告诉你:其实单身也很好。
单身那年,我跟自己谈了一场恋爱
最近经常被知心好友问起:「有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
我突然想起了「对的人」这个标签,最近好像也在别的地方看到过。
我曾经在某个网站写过一个回答,是对于「人生一定会遇到对的那个人吗?」的美美日记meimeiriji.com。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到,爱是一个能力问题,而并不是对象问题。自由恋爱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所爱对象的重要性,而不是关注爱本身的作用意义。所以我建议不必纠结于要等到某一个对的人。而且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这一生中要等到的最重要的人,其实是自己?」
活到现在,谈过几段零零碎碎的恋爱,在婚礼现场听过真挚的爱情宣言,恨不能下一秒就成了谁的新娘;也见证过分手的闹翻现场,两个人一反往日的亲密面孔,用最恶毒最无情的语言针锋相对。曾经的软肋失去了铠甲,句句入骨,旁人听起来都觉得鲜血淋淋。
我曾经把感情看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曾经因为没有人爱而在深夜痛哭,然后想一个理由继续去相信爱情。虽然知道爱情会两败俱伤,却仍旧像杨千嬅唱的那样:「沿途红灯再红,无人可挡我路,望着是万马千军向直冲,我没有温柔唯独有这点英勇。」
但是今年格外特别,或许是因为换了工作之后整体状态有了改进,从合租搬进了自己的小房间,和好朋友一起经营的公众号也在稳步前进着,自己写稿看书,偶尔跟小姐妹们吃吃下午茶,年度五个城市的旅行计划已经顺利完成,爱情、「对的人」,好像一下子在我的生命里都放到了「自我」的后面。
在单身这一年,我谈了一场有史以来最好的恋爱,是和我自己的恋爱。
身为一个每年一定要自己旅行一次,能自己一个人搬家、换水、吃火锅、去医院的资深单身人士,我深深体会过这个世界对单身的恶意。
我每次一个人去吃火锅,服务员都会笑意盈盈地过来问我:「小姐您几位?」
「一位。」
「只有一位吗?」虽然这不过是句客气的服务用语,但是我会莫名觉得有种被审视的感觉——「原来真的有一个人来吃火锅的人啊。」
此时我就会忍不住联想到海底捞会在独自来吃饭的客人对面放一个绒毛玩具,也是非常有人情味的行销方式了。
一般周末我会自己去逛书店,甚至勾勒了一幅帝都书店地图,一个一个地找过去,算是我给自己生活的惊喜与奖励。
我还新养了一只猫,每天早起跟猫打招呼,表示爱意,甚至连朋友聚餐也会不好意思地提前退场说要回去喂猫。有些生活的乐趣,真的不是只有恋人才能带给你的。
来不及去远方,多看书多看电影也是种良性补充,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单身是最好的增值期。
只有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发掘愈来愈多的快乐,才能在两个人的时候更加游刃有余。
到了单身第三年的时候我终于理解了《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说的那段话:「人穷尽一生追寻另一个人类,共度一生的事,我一直无法理解,或许是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须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们在对方身上得到的快乐,与我给自己的一样多。」
曾经,看到那种为一个人要死要活的感情觉得真挚又动人,心想着这也是性情中人;哪怕是爱不到这个人,也仍旧会为对别人拥有的无限爱意表达敬佩。
现在,学会看到爱的徒劳。哪怕你用尽赤诚或技巧,对方还是会有不爱你的可能。
也不是说只要发现对方不喜欢就立即放弃,立刻飞奔到下一个目标;只是在你想要孤注一掷去坚持的时候,想一想:你最后想要的,是不问结果地付出后无怨无悔,还是一定要爱到这个人。
爱情里可以有真心和执念,但不能全是执念。爱情最重要的,还是要及时停损、分清利弊。
有一种女生是令人羡慕的:她们坚韧,不管在哪里,总能发出自己的光芒;她们聪明,知道怎样的东西适合自己,包括爱情;她们自律,想要的就靠自己的能力去得到。
在我的心中,我的好朋友陶瓷兔子就是这样的女生。她曾经跟我说过她的爱情观:「这世界又不是只有爱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只要有点上进心都会愈活愈好,爱情的发生只是必然结果而不是目的。我觉得女孩子成熟的一大标志,是在爱情里也有理智。」
时代在往前走,愈来愈多精彩的人生和独立的人格呈现在时光长河之中,伤春悲秋、为爱痴狂的画风已不适用于这一代人。
我们常常会爱上那种远远望着都会发光的人,或许是少年般潇洒不羁的,或许是得体又有趣的,总之他会是人群中不同凡响的存在。
我也没有例外地喜欢过这样一个男生,拿出十二分的心意去待他。只有靠近他、被他肯定,才能觉得他身上散发的光也照亮了自身。所有相处的日子都松弛得近乎天然,也有过想被对方体贴照顾的心意。
沈佳宜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说过:「爱情最好的时候,是在暧昧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都在扮演对方需要的那一类人。」
可是当大家相处过一段时间,彼此都露出了更为本真的心性之后,我才意识到,对面的他,大概永远爱自己超过爱别人吧。对于他来说,自己的事情和节奏是最为重要的,哪怕是我生病了想要他陪伴,也只能按照他既定的节奏往后排。可是对我来说,陪伴也是很重要的。
两个同样想要别人妥协和照顾的人,终究会离告别更近,离相爱更远。
他说:「希望你找到对你更好的,别难过。」
我理智又克制:「我不会难过的,因为我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擦擦眼泪,我学会了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因为已经把头扭断了。这个人也许很优秀,但他并不适合我,也无法跟我继续走完剩下的路。
爱情最令人心碎的,不是你爱错了某个人,而是你从头到尾,都没有爱对人。你爱的那一类人,或许你根本搞不定他,而且他也根本不适合你。
你喜欢独立,连对方给夹菜都觉得黏腻,但却选择了一个爸爸风的巨蟹座。
你喜欢陪伴,觉得礼物比不上他在你身边,红包比不上他在你身边,但却选择了一个来去如风、钟爱自由的射手座。
爱情最无奈的不是爱而不得,而是得到了之后,无论再怎么努力再怎么辛苦,都无法在一起。
然后有一天你突然明白,你爱的仅仅是他身上的光芒,你误以为靠近他的时候,自己也会变得闪闪发亮。
年轻的女孩男孩们总以为把自己献身给爱情,就不用处理「自我」这件事了。
当你没有选择的时候,你才会拼尽全力地把生活的意义诉诸爱情,渴望它能够成为你平淡生活里的唯一闪光点。
可是现在,我们有大把时间,可以去旅行开阔眼界、可以去看书博闻强识、可以去报个证照班投资自己,为什么非要心甘情愿地去不合适的人生命里当个配角?
我愈来愈觉得,做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目标,才不会将自己的生命依附于他物,才不会轻易被他物击碎整个人生。
我在知识网站看到了一篇很喜欢的文章,是作者达达令写她小阿姨到了三十岁才找到真爱的平淡故事。结尾处她说:「相比谈恋爱这件事情,我最希望自己三十岁以前能收获到的礼物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找到自己的社交圈子、兴趣爱好,以及有对抗孤独的能力。最后一点,我会誓死追寻。」
作家萧伯纳说过一句俏皮话:「该单身的单身,该结婚的结婚,反正你们最后都会后悔。」
任何一种生活都有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关键在于,这种生活是不是我主动选择的。
根据研究表明:在美国,二○一六年二十五岁及以上未婚人士与已婚人士的比例是一九六○年的两倍多。成年后,人们更长的时间里是处于单身的状态。那些婚姻生活带来的所谓的巨大益处,比如健康、长寿、幸福等,都是被极端夸大的,或者是完全错误的。
在日本二十到二十四岁男性的独居单身率是94 .2%;二十五到二十九岁的比例为71.1%;到三十岁的男性仍有近一半保持独居单身。
愈来愈多的人开始知道:单身生活也可以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将导致保持单身愈加成为一种真实可行的选择。与此同时,更少的人会出于逃避单身生活、或迫于周围的压力而去结婚,他们选择结婚仅仅出于本心。
如果主动选择单身的趋势持续下去,将来的人们会有更多机会去追求最适合他们自身的生活,而不是过一种被要求或强加于己的生活。
归根结底,单身只是一种生活状态而已。无论你处于怎样的年龄层,都不要放弃对爱的信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的追求。
愿你一个人,得体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