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欧森姐妹教会我们「性冷感」也是一种「性感」。
按照惯例, The Row 20 春夏系列依旧选址于品牌位于纽约格林威治街上的工作室里举行,除了方便(笑),当然可以看出Mary-Kate 和Ashley 要我们在遁世意味极浓的象牙白空间里头,与灵魂乐相伴,双眼专心注视着她们的设计,不哗众、不疑有他。
几件看来极其舒适,丝麻混纺的黑色衬衫、风衣、长裤倏地鱼贯出现,正当你想打哈欠的时候,双层拉链的西装外套、反向拉链的宽肩衬衫成功攫住你的眼球,俐落肩线、时髦收腰、魔鬼藏在细节里,大抵就是The Row 本季的关键字美美日记meimeiriji.com。
我特别喜欢Maggie Maurer 身上的鹅蛋黄压纹套装和Look 31 仙气十足的几何瓣状透视长洋装,不过度强调比例曲线、色彩图腾,反而以宁静以致远取胜的「 Normcore 」令人屏息, Less is more, you hear'em?
你知道,要把「极简主义」传达到最高境界,要嘛得像Phoebe Philo用淡雅的力量道尽故事;要嘛得像Helmut Lang或川久保玲从Basic单品找出玩兴;要嘛你得学着欧森姐妹,每件单品都似曾相似,你甚至可以说自己曾经在Zara看过它的类似款,但多看几眼你会发现, The Row极其完美的剪裁,让一件西装外套或落地宽裤可以优雅又不羁;一袭长裙可以叠皱、收边到让人流口水、旁人望尘莫及的境界。(延伸阅读:有时候,越看不懂的时尚,越有意思:JW Anderson就是其中之一)
「当美国Ready-to-wear 品牌正不断挣扎于与欧洲那些口袋深、知名度高、风格强烈的老时装屋与庞大集团竞争, The Row 依然成功挤进这个早已饱和的市场,让美国时装产业重新获得重视、让纽约时装周不再只是菜鸟设计师的角逐竞技场。」连热爱疯狂装束的时尚萧婆Anna Dello Russo 在看秀后都这么说了,看来欧森姐妹收服的可不只是我们这群小众时尚迷的心啊。
The Row 在过去三个月里头,线上的零售(欧森姐妹只经营Direct-to-consumer 的市场,所以你是代购不到它的)逐年增长一成,在全球八十个城市开满了两百间门市,当Burberry 的实体门市全部倒光光时, The Row 则是一间一间接着开,每年净赚一至二亿的营业额⋯⋯
这些数字有多惊人?我个人是不太意外,毕竟当Phoebe 粉高喊着CELINE 已死,对于Daniel Lee 刚接掌的Bottega Veneta 信心又不是太够, Lemaire 、 Acne Studios 、 Joseph 这些同性质品牌的消费受众又逐渐定型,爱极简的美国人怎么办?我想, The Row 出现的时机是再Fit 不过。
所以谁说性冷感没市场?低调有低调的美跟质感,看不懂的慢走先不送。